[Read] 我讀《煙街》想尋找自己的臉孔素描

  

作品 《煙街》
類別 文學小說、香港文學
作者 沐羽
集數     全1集
出版社    木馬文化
購買處     博客來 | KOBO | 讀墨
keyword 香港、短篇

  本書由八則短篇串連而成,角色互有牽連、場景則是港臺兩地都有,沐羽把他在兩地生活的經驗寫入文章,對於我們臺灣人來說都是熟悉的景色,特別有畫面感。

  當初是因為柳廣成繪製的封面而注意到這本書,既然封面這麼好看一定買紙本囉!翻閱時先是迷上封面握起來的手感,隨後便深深地被文字吸引。沐羽對於文字掌握能力相當厲害,彷彿對每個字彙詞語瞭若指掌,再熟練地把它們拆解組合,成為一篇篇文字與意識恣意流淌的文章,一旦翻開書頁你的思緒會被捲進書中難以自拔。

  比如說《煙街》這個題目就很有意思,它可以是籠罩著催淚彈煙霧的香港街道,也可以是用以替代語言的香煙煙霧,文末,沐羽又說煙街是他已然歪掉的廣東話、枯萎的母語、模糊的歸屬感。(作者是現居臺灣的香港人,他發現自己開始把廣東話講得如同外語,「應該」講成「煙街」)

語言的邊緣從來並非詞窮,語言的邊緣是被兩個中心夾著的剝落狀態。
「我有一個口音,我的口音不是我的。」

  作者在〈亂流〉藉由角色一再問道:「你書寫關於香港的文章時,想為外地讀者帶來甚麼香港特色?」

我的議員朋友的罪名是「違反國安法及串謀顛覆國家政權」。沒人曉得這些詞語是甚麼意思。我曉得,翻譯過來叫做「管好你自己的事」。
他說:我們在做正確的事。林廷鋒問:甚麼是正確的事?他說:管好你自己的事。

  啊。香港特色是離開,香港特色是遊歷遠方,香港特色是禁止了解故鄉、禁止做夢,香港特色是每個人都犯了國安法與串謀顛覆國家政權之罪?這一串像煙花在作者的筆下接連炸開,炸得所有人目炫肉疼,然後,現在的他們沉默不過問、吞雲吐霧,讓煙霧代替語言,好似在實踐那條金科玉律:管好自己的事

  或許你看到這裡以為這是一本沉悶又沉重的小說正想PASS它,但意料之外的是,作者包藏涼薄諷刺與黑色幽默的筆鋒,以及針對各項議題一針見血的洞見,讀來令人甚感快慰,感傷什麼的是檯面下的事;其實作者書寫的也不過是某些香港人和漂流的香港人的愛情、夢想或日常生活,只是香港那條被煙霧取代的街道已成為無法忽視的、存在得理所當然的時空背景,不管從哪條路繞開,最終還是會遇上它。

  《煙街》有許多留白、許多暗示和符號等著我們去挖掘、解讀或破譯,我曾數度讀到中間再往前翻做交叉對照,接著滿足於自己的發現和頓悟,不知是否如此我對此書的文字上了癮,不斷地反覆讀取,如書中人物們的煙癮、日本癮、壓力性旅行上癮,以為重複能帶來解脫。

在蒼茫的北國風景裡樹木全剩枯枝,如天線如煙蒂,支撐著她的敘事,每重複一次時,她的身體就更輕盈了一點。

  博客來的書籍頁面可以看到張亦絢作家的推薦序,非常推薦各位一起閱讀!


書摘

我好久沒回香港了,…。不過現在的香港也很難說「回」這個字,就好似火鍋吃到一半時去上廁所,回來時食材已被全部換過一輪,話題也變了,後來發現連身邊的人都不一樣了。

期待這回事跟愛情一樣都像茶葉,泡得越多次就越淡,或是像公仔麵,泡得越久就越鹹越臭。

談戀愛原來可以離死亡那麼近,以前的生活是遠去的光,被稀釋進一個又一個的長夜漫漫,語言於此失去意義。



曬書




YOU MIGHT ALSO LIKE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quote

  ⌜ 熾烈的愛情故事被巧妙地放進雨滴之間的空隙,隨著暴風雨終結而散失不見。
  從酒瓶裡精巧地倒出悲劇,搭配憂鬱和上好起司,若有所思地小口啜飲。⌟

Instagra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