[Read] 《裸山》.關於如何觀看



作品 《裸山
類別 文學小說、香港文學
作者 韓麗珠
集數 一冊
出版社 木馬
購買處 KOBO | 讀墨博客來
keyword 藝術、社會運動、傷痕

  雅人從麻醉中醒來,眼睛疼痛無比,左眼完好,右眼卻包著紗布。發生了什麼事?

  先別緊張,作者寫暴力、寫受暴,總是虛晃一招,猶如隔著毛玻璃窺伺,看不清細節,只不過我們依然明確知曉玻璃後發生的事。

  她剝去我們習以為常的感官方式,以全新的敘事賜予讀者全新的視野,讓我們通過雅人受限的視野,摸索故事的方向,然而就算文字再如何曖昧模糊,彷彿刻意打著啞謎,包裹在迷霧裏頭那道亮晃晃的謎底,人人心中無不有數。

  那道謎底對某地來說已成既定現實,儘管對「我們」來說尚且還算魔幻寫實,但稍稍不留神,亦可能變作近在咫尺的將來,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,我實在很難置身事外。


「讓眼睛休息。什麼也不要看,如果不小心看到,也要假裝沒有看到。」

  私以為作者想與我們商討的是觀看的方式:如何見證?如何看待?如何被凝視?又,如果有眼不能視,該如何觀看?如果有口不能言,該如何訴說?究竟,我們眼睛所接收到的這一切進入視網膜之後,應如何處置?

  畢竟,這或許也是風雲變色後尚有商討餘地的項目——當言語和行為受到鉗制,唯有目光是自由的。

跟他活在相同城市裡的人,有的假裝忘記,有的怯於回應,有的自願把記憶暫時凍結起來,有更多的人在事情發生的當下就忽略了它。每個人記憶的面貌截然不同,唯有如此,他們才能無恙地在空城過活。

  雅人的醫生說,他的看不見可能跟失去的記憶有關,如果找回記憶,或許就能再度看見,不過說不定,失明其實是一道祝福。

  小說裡記敘人們處置同一段記憶的方式,不出所料,能逃的大半都逃了,將記憶拋在原地,至於留下的人要想如常過生活,則必須選擇遺忘或凍結,可惜我們撇過頭裝作沒看到的,從來不會自動消失。多數人都是這般膽小,因為將之看入眼裡實在需要巨大的勇氣。

即使視野被粗暴地惡意禁絕,只要堅持睜開眼睛,還是能見著那些需要被看到和想要被看到的。從看到見,就是出發和抵達。有些人還來不及抵達就已失蹤或死去,有些人看到非常真實的夢魘。看見是需要勇氣的事。

  小說裡的主角們用藝術來進行訴說,藝術的抽象性質保留住一定的詮釋空間(本書的文字也有這種特性),提供觀者思想和解讀,比如你說說看,好的藝術應是刻畫還是粉飾?該是樹洞還是出口?

繪畫是什麼?就是一次又一次,回到面前空白的那一點,看穿在那裡似乎什麼也沒有的白之中,到底還藏著什麼。在世上眾多顏色之中,白是最可疑的,也是,可能性最多的一種。保有著這樣的白,同時不要被任何白駕馭和欺瞞。

  於此,本書的另一個關鍵字——「裸」——浮上檯面。在雅人的同學暖暖的見解中,裸是揭露真實的自我,是撕開遮掩掏出真心,是理解真實,赤裸讓我們回歸純真,同時也使我們脆弱得不堪一擊,必須有犧牲的覺悟;她說,「裸」是一個血淋淋的字,有著獻祭的意志,但,這是走在前方的靈魂的選擇。是祭祀用的羊

  你可已覺悟?你可有勇氣?

  書中的主要角色們無可抗拒地,一個個離開讀者的視野,他們的抉擇與信念,他們的覺悟與絕望,統統凝滯在空氣中,五味雜陳,引人尋思。

  有時候會聽見這樣的質疑:重複一個主題的書寫到底有什麼意義?但唯有反覆訴說才能喚醒視覺,唯有反覆回憶才能提供失蹤者存在過的證明。

「所謂的看見又是什麼?」但沒有等到她的回答,他便自顧自地說下去:「如果看見是眼睛被外界刺激後,在自己的記憶裡找到相關的影像,於是可以向自己證明『我看到了,就是這個』,那麼,我們或許可以反過來,每一天,每一分,每一刻,把記憶中關於那人的一切片段,掏出來,再掏出來,反覆掏出來,片刻也不忘記。那麼,我們就會看到,外面的一切人和事物之中,處處都是失蹤者的影子。即使那些人早已杳無音訊。」
這裡始終不曾真正停擺。人們不會容許停頓、空白、思考和質疑。停頓代表危險。這麼多年以來,我們就是這樣。在許多日常的小小的試煉之中,選擇了妥協和受辱,總是覺得忍一忍就過去,還把這種缺乏勇氣和短視的德性,美其名為堅忍和刻苦耐勞。催眠自己說,這是一種美德,而拒絕去探究,我們迴避在各種小事中爭取人性化、公平和公義,只是因為我們害怕面對衝突。我們怕死。怕死的人往往最先死去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quote

  ⌜ 熾烈的愛情故事被巧妙地放進雨滴之間的空隙,隨著暴風雨終結而散失不見。
  從酒瓶裡精巧地倒出悲劇,搭配憂鬱和上好起司,若有所思地小口啜飲。⌟